有了破解路径,还需要趁手的工具才能落地。中国城市治理共同体研究将这些工具归为三类 —— 政策类、社会类、市场类,就像工具箱里的不同工具,针对不同问题选对工具,治理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面对城市治理中的三类 “耦合困境”,该从何下手?中国 “城市治理共同体” 研究给出了清晰的 “破解路径”简单说就是 “明确谁来干、怎么互动、用啥方式干”,三招搭建起解决问题的框架。
不少城市管理者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想把社区治理好,却总觉得 “力不从心”—— 要么资源不够用,要么大家不配合,要么各方面为了利益互相掣肘。其实,这些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归为三类 “耦合困境”,这也是中国 “城市治理共同体” 研究中总结出的核心痛点。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建设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是全球共识的重要方向。随着城市化加速,各国城市都面临着资源紧张、社会碎片化、环境压力大等难题,如何通过高效治理让城市更宜居、更具韧性,成为共同挑战。不过,以往的研究多聚焦西方语境,对非西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治理经验关注较少,直到中国 “城市治理共同体” 实践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填补了空白。
当互联网技术推动社区从传统管理模式迈入数字社区 1.0 时代,线上缴费、微信群通知等功能初步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但社区治理仍存在数据割裂、服务被动、邻里互动匮乏等问题。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数字社区正加速向 2.0 时代演进。在这一阶段,AI 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辅助,而是深度融入邻里交往、社区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数据联通、智能分析和主动服务,重构邻里间的互动模式,催生更高效、更具温度、更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新形态。各地涌现的智慧社区案例,正生动诠释着这种重构带来的深刻变革。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邻里纠纷与管理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两大核心痛点。邻里之间常因装修噪音、宠物扰民、车位挤占、公共区域占用等问题产生矛盾,这些看似微小的纠纷若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升级为激烈冲突;而社区管理层面,人工登记访客、逐楼排查隐患、低效处理居民诉求等重复性工作,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成本,还常因响应滞后、记录模糊导致工作漏洞。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深度渗透,这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难题正逐步得到化解。AI 凭借其精准识别、数据追踪、智能调度等能力,既能为邻里纠纷提供客观依据。
想象一下:社区门禁不再只是卡片刷钥匙,而是“提前识别+迅速放行”;社区隐患不再是等待发现,而是“系统预警+自动派单”;社区服务不再只是被动报修,而是“主动提醒+一键解决”。在这里,AI 就像社区的“管家”,帮你守家、预警、服务。下面我们一起从“智能门禁”“隐患预警”“贴心服务”三个维度,来看它如何落地社区,如何提升效能。
在社区治理中,AI(人工智能)并非昙花一现的噱头,而是可真正落地、可量化提升效能的工具。我们把视角放在“社区治理”这个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来看从技术应用出发,到实践路径,再到最终治理效能提升的全过程。
社区文化的意义,在于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展现共同的价值观。而世界上那些最有活力的城市,无一不是善于用文化点亮社区。它不需要宏大的场馆,也不依赖巨额投资,而是从一个小剧场、一面墙、一段故事开始。
社区文化的本质,是让居民参与、让生活变得更有温度。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这个理念都在不断被重新定义。在世界各地,一些社区通过文化共建的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公共空间变得生动鲜活。
如果说社区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那么文化活动就是流动其中的温热血液。真正让人留恋一个地方的,往往不是房子的面积,而是那群在楼下共舞、在活动室聊天、在节日互赠问候的人。文化,让邻里之间的关系从“点头之交”变成了“生活伙伴”。
在一个社区里,文化并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藏在巷口老人的微笑、晨练队的音乐声、志愿者递出的那一杯热茶里。社区文化最打动人的地方,不是气派的舞台,而是让人感受到“这是我的家”的那份温度。
春日的北京东城区草厂社区,胡同里的灰墙黛瓦间飘来阵阵墨香与笑语。几位老人正围坐在院门口的长桌旁,手把手教孩子们裁剪红纸、勾勒线条,不一会儿,一张张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便铺满桌面。这是草厂社区每月都会举办的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曾经互不相识的邻里,借着剪纸、皮影、京韵大鼓这些老北京文化符号,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社区这片小小的天地,正因为文化的浸润,变成了连接万家心灵的大舞台,让邻里情在传统韵味中愈发深厚。
清晨六点,深圳盐田区海山街道的街心公园里,已经热闹起来。十几位穿着统一服装的居民跟着音乐节奏打太极,动作整齐划一;不远处的长椅旁,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唱粤剧,唱腔婉转悠扬;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手工角制作陶艺,指尖翻飞间,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摆件逐渐成型。这片不足两千平方米的社区空间,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文化场景。社区虽小,却像一个鲜活的大舞台,让居民们在文化活动中找到乐趣、收获情谊,也让平凡的日子充满了烟火气与幸福感。
冬至时节的四川中江县,寒意渐浓,但凯江镇玄武社区的活动广场上却暖意融融。一场热闹非凡的邻里节包饺子活动正在进行,居民们围在一起,揉面、擀皮、包馅,动作娴熟又默契。
清晨的阳光穿过梧桐树叶,洒在临清市先锋路街道福德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门前,退休教师王大爷提着刚买的新鲜蔬菜,脚步轻快地走向 “邻里下午茶” 活动区。“今天要和老伙计们写春联,顺便聊聊小区停车位优化的事儿。” 他笑着说。这个曾经邻里间 “相见不相识” 的社区,如今因为一场场文化活动,变成了充满烟火气与温情的大家庭。文化,正以最柔软的力量,编织起紧密相连的邻里情,让幸福之花在社区各个角落悄然绽放。
基层治理的痛点,往往在于“问题发生后才发现”。河北省张家口市工业路街道光明街社区曾深陷这一困境——3个老旧小区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老化,背街小巷的违停车辆、楼道堆积物、枯死树木倾倒等隐患,常因发现不及时酿成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