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镇名村

乡村振兴国内案例

阅读量:478次 发布时间::2022/12/10


一、广东连平乡村振兴示范带

灯舞连平 农文旅商全面融合

一、案例简介

连平县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地处粤北山区地带,位于广深三小时圈内, 地理位置优越,因九连群山环抱、溪河遍布、树木茂盛,被誉为“广东的香格里拉”。

20209月,巅峰智业受邀为连平南部片区提供FEPCO全链一站式乡村振兴总包服务,包括连平县“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片区乡村振兴专项债申报、项目落地设计、运营招商等全方位服务,助力建设连平南部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

二、主要成效

1)创造了“连平速度”。创新利用恒大闲置资产,将其改造成为连平招商品牌中心,主要承担招商洽谈、文化展示、文创商品及农特土产品展销等功能。积极对外招商,引进网红民宿、萌宠乐园、研学营地、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助力连平乡村振兴,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坚持科技兴旅,提供数字文旅运营服务,建设数字乡村。 

2)打造了 “连平效应”。目前,连平县南部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基本建成,以忠信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石源美丽乡村、何新屋古村落、粤赣古驿道、忠信花灯以及“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等革命旧址为重要节点,串珠成链,打造成一条集乡村体验、研学旅游、红色教育于一体的乡村精品路线,形成集约效应,已经成为承载乡村美好生活的幸福空间,深受当地百姓称赞。

3)形成了“连平样板”。在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引领下,连平县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目前,连平县累计新增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3家,6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省、市级“菜篮子”基地18个,高莞镇二联村和上坪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完成多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三、经验总结

1)模式创新:打造连平乡村振兴5.0模式以持续运营为导向,把区域内的农业资源、交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风景资源、美丽乡村等整合起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绿道、碧道串联,通过网红爆点引流,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唤醒连平沉睡资源,全力打造“有颜值、有文化、有气质、有效益、有共荣”的乡村振兴新示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让老百姓持续受益。

?2)规划引领: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连平县“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示范带为载体,统筹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广东省“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双模式发展样板。

?一期规划建设的连平县南部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目前已基本建成并初显 成效。

?3)落地建设:点上出新,线上出彩,面上成景

以创建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一批示范带、示范村初显成效,美丽宜居环境指数不断提升,构建起“点上出新,线上出彩,面上成景”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4)产品打造:文活化 、夜点亮、研撬动

? 文活化——围绕灯舞连平IP,构建文创产品、文创空间等支撑体系;

? 夜点亮——以连平家灯主题贯穿十里花 ?灯长廊,打造乡村夜游;

?研撬动——面向周边50万研学客群,提供非遗文化、自然教育、红色研学三大类主题研学内容体验,打造乡村研学体系。

5)运营激活:盘活闲置资产与对外招引并进

创新利用恒大闲置资产,将其改造成为连平招商品牌中心,主要承担招商洽谈、文化展示、文创商品及农特土产品展销等功能。积极对外招商,引进网红民宿、萌宠乐园、研学营地、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助力连平乡村振兴,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坚持科技兴旅,提供数字文旅运营服务,建设数字乡村。

二、 岳阳平江

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

一、案例简介

平江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地处长江中游、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生态建设示范区,拥有丰富的“红、绿、蓝”三色各类旅游资源2300多处,资源总量之大、种类之全、品级之高、独特性之强,在全国县级行政区中较为少见。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平江曾发生“秋收起义”、“三月扑城”、“平江起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中国革命牺牲25万优秀儿女,现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2.1万人,占湖南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走出了52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10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是全国四大将军县之一。

二、发展状况

近年来,平江县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拄产业进行培育。根据全县旅游发展,又不断对行动计划进行完善,更加推动产业发展。

(一)理念引领,构建“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一是出台了《平江县旅游产业发展五年(20162020)行动计划》,建立了《平江县全域旅游公共基础服务建设项目库》《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储备库》《高等级旅游资源储备项目库》《湘赣边区域合作项目库》《乡村旅游项目库》《“十四五”期间文旅广体重点项目库》《文旅招商项目库》等12类项目库。

二是大力推行体验旅游发展。建成石牛寨梦幻谷飞越北纬30°全沉浸式裸眼7D环球飞行影院,天岳幕阜山景区天岳之光、补天台、女娲手等“天边”打卡系列,石牛寨景区悬崖秋千、悬崖佛手、玻璃桥、全透明玻璃观景平台,芦头境谷森林小火车和3000米长的玻璃云漂,猎玩体育小镇的UTV全地形越野车、航空飞行体验、卡丁车,红莲兵寨网红机车等体验旅游产品。

三是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塑造“激情山水 自在平江”的旅游形象,构筑“三山一寨一江一洲一城”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天岳幕阜山、大石牛寨、盘石洲、连云山国家公园、安定片、福寿山区、城关镇等全域旅游基地。努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体验旅游目的地。

(二)规划定位,把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一是高标准规划编制。通过公开招标,由北京大衍致用公司编制了《平江县全域旅游规划》,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今年我县又启动了修编工作 。

二是打造特色旅游发展产品。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习俗资源,优美的生态自然山水禀赋,推广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连云山、沱龙峡、红莲兵寨、猎玩体育小镇等为主的激情运动游,以幕阜山、福寿山、盘石洲等为主的生态休闲游,以杜甫墓祠、汨罗江风光带、平江起义旧址等为主的文化怀古游,以丽江田园、芦头境谷、长寿秘境、横冲等为主的乡村体验游四大旅游品牌。

三是深度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以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为龙头的自然山水旅游线路;以沱龙峡、亚马逊景区为主的漂流玩水旅游线路;以“杜甫墓祠”为载体的历史人文休闲旅游线路;以平江起义纪念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为标志的红色激情旅游线路;S308沿线为主体的生态农庄度假旅游线路;以石牛寨、猴王谷为代表的体验观光结合的旅游线路;对外紧密对接长株潭、江西、湖北,点线面相结合,串珠成链,以精品线路引领旅游向纵深发展,全面拓展旅游空间。

四是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农业,建成横冲村、蒋山村、尚山村等10余个美丽乡村。开发农业体验、亲子互动、参与劳动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三、经验总结

形成“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新业态。三是构筑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旅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大联合、大整合旅游发展格局。发挥平江特色地道美食优势,开发平江酱干、等地标性特色食品以及凸显本地特色的“平江十大碗”,用特色旅游产品拉到旅游消费。

 

三、 浙江曹村镇

中国浙江乡村振兴样板

一、案例简介

浙江省曹村镇,所在的天井垟成功实现了“涝区”向“粮区”的华丽蜕变,一跃跻身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十大示范区之一,总面积近3万亩,粮食年产量达3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吨粮仓。

此外,曹村镇还依托良好的生态基底,成功引入全国知名智慧稻田共享平台“艾米会”,打造1万亩智能农业大数据科技园,推出生态胚芽大米,带动14个村、5000个农户增收,目前该项目已列入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春节期间自带网红流量的“诗画田园”瑞安曹村镇接待游客突破47万人次。曹村镇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校外课堂”,又接待一大波研学客流。

二、发展状况

在推进“五水共治”的同时,曹村镇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引水为池、栽种莲花、绿植护岸,将一方“煤泥地”变身一片“荷塘景”,不仅妆点了乡村,而且还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净化器”。

河水变清了、田地变肥了、环境变美了,由“青山绿水”带来的“美丽”红利也开始源源不断。曹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出过82名进士,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美称。为此,曹村镇深挖文化基因,以美丽河道为轴、串连起曹村的进士文化、许岙村的武术文化,以及整个流域的农耕文化。

同时,曹村镇依托省级“美丽河湖”建设水上活动基地,围绕美丽绿道开发骑行旅游线、以美丽田园生态景色打造滑翔伞基地等项目。一条以“青山绿水”为纽带的“美丽经济带”全速形成,每年可提供4万人次研学实践,形成了1.5亿元的产业链。2019年全年旅游人次超过百万,今年仅“五一”当天游客流量就达5万人。

曹村研学基地项目一二期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将解决当地200人就业,带动村集体增收1000万元,推动曹村从“美丽田园”向“美丽经济”转化。

三、经验总结

(一)村企抱团成立文旅公司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产业发展,曹村全域景观化建设,正为研学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研学旅行是新颖的旅游产业,是旅游+教育+文化的完美结合,“研学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当地景观建设,不仅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解决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二)打造国家级研学旅行营地

将曹村研学基地打造成为瑞安旅游一张金名片,一直以来都是“乡悦文旅”的目标。据悉,未来三年,该公司将继续做好基础设施提升和规范化运营工作,计划将当地研学旅行基地打造成为国家级的研学旅行基地,并以此带动高楼、陶山、湖岭等周边乡镇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瑞安整个研学旅游市场发展。

(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把“美丽田园+文化+体验”作为研学游的特色项目,大力开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为千年儒乡、诗画曹村注入新的活力。而利用温州文博会这一契机,将曹村研学基地以及全域旅游建设平台和资源优势更好地进行展示,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促进产业振兴。

四、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中国四川乡村振兴样板

一、案例简介

占地11512亩的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依托崇义镇成都近郊的优越区位,都江堰精华灌区的优质水源地、农业及川西林盘的乡村资源,通过水系廊道贯通、农田产业连片、林盘提升再造、农旅景田融合的开发战略,构建互联网+农业产业平台。

二、发展状况

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以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发展方向,邀读道文旅高标准规划设计园区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产业分区,旨在打造一个涵盖园林乡村景观、生态郊野田园、特色农耕民俗等集休闲体验、康养度假、户外运动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国家公园样板。

依托锐丰优势产业资源,整合品牌农业IP,实现金融赋能。并且重点培育都市休闲农业,绿色健康订单农业,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林盘康养度假、农业科普教育、农业新零售等融合的居游共享型的国家农业公园,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国家级农业互联网小镇,国际乡村旅居度假区。成为引领四川,示范全国乡村振兴改革样板。

三、经验总结

毋庸置疑,农业公园城市是广义概念,是城镇与乡村的有机融合。其中,最应关注的三大方面:一是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的关系,二是创建城市文化会客厅,提升城市公园建设品质,三是创新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增量”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提质”的力度。

五、四川明月村

文创赋能休闲农业 推动产村融合发展

一、案例简介

明月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陶艺文化底蕴深厚,唐宋以来就是民用陶瓷(邛窑)的重要生产区。

二、发展状况

近年来,该村以竹海茶山明月窑为依托,大力推进农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以“文创赋能休闲农业、推动产村融合发展”的发展之路。2020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乡村休闲旅游收入达到3300万元,带动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三、经验总结

一是坚持创新机制,推进要素集聚。探索“政府搭台、文创撬动、公益助推、旅游合作社联动”的发展机制。争取187亩国有建设用地指标,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为明月村“引凤入巢”提供“启动器”。成立农旅融合项目工作推进组,采用招才引智政策,吸引100余位知名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入驻,引进规划、策划、运营等经营人才,为明月村发展提供“孵化器”。

二是坚持农旅融合,推进产业发展。坚定“竹海茶山明月窑”发展思路。依托3000余亩有机茶叶基地、8000余亩雷竹园区和300多年的明月窑,成立了明月村乡村休闲旅游合作社,推出农事体验、自然教育、制陶和草木染体验等项目,打造了蜀山窑、呆住堂艺术酒店等文创项目50余个,开发明月笋、明月染、明月陶等系列文创产品10余种,吸引150余名村民返乡创业就业,2020年合作社实现盈收130万元。同时,邀请全国各地新村民入驻,实现了浪漫田园和文艺村落融合发展,新村民与原住民互助共享。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美丽新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茶山、竹海、松林等生态本底的保护与发展,统筹推进“七改七化”(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改线、改习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保洁员专职化),开展绿道建设、风貌整治、院落美化和川西林盘修复,不断改善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环境。已建成文化广场2300余平方米、旅游环线8.8公里、绿道7.7公里。明月村已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幸福美丽新乡村。

四是坚持文化传承,擦亮产业品牌。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明月村”特色文化品牌,连续举办春笋艺术节、中秋诗歌音乐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创设“明月书馆”“陶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孵化“音乐种子计划”“明月文舍”等文化创意项目,培育明月之花歌舞队、明月古琴社、明月诗社、守望者乐队等特色文艺队伍6200余人,创作《明月甘溪》《明月集》等原创歌曲和原创诗集,开展产业、文化方面的培训每年达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