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治理新范式:AI 技术激活基层服务新动能
阅读量:22次 发布时间::2025/10/31
基层治理的低效,往往源于“力量分散、靶向不准”。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万福社区地处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密集、外来人口众多,邻里矛盾、设施维修等问题繁杂,过去网格员“东奔西跑”仍难以全面覆盖。
2025年,社区引入“洛江区智治协同助手”平台,将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整合数据采集、任务派发、过程监管等功能,网格员通过移动端实时上传问题,后台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调度资源。一次,吉源小区电动车车主与物业因意外受伤赔偿问题陷入僵局,网格员上报信息后,平台迅速匹配“三官一律”专业力量介入,48小时内就促成双方和解。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处理民生问题200余件,矛盾纠纷化解率高达98%,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智能技术让治理资源配置从“平均用力”转向“精准滴灌”。张家口桥东区以工业路街道为试点,推动党建网、民生网、平安网“三网融合”,新增的AI摄像头具备语音播报和远程通话功能,发现电动车入户、占用消防通道等行为时,可立即远程劝阻,同时定位最近的工作人员到场处置。截至2025年5月底,仅桥东区通过智能预警平台就办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820余件,社区12345投诉率大幅下降。杭州余杭区闲林街道良睦社区则通过AI语义分析发现,83%的居民投诉集中在管道老化、标高误差等技术细节上,社区随即搭建“睦邻议事厅”,用“六步协商法”制定改造方案,精准解决了老旧小区的共性难题。
治理模式的转型,最终体现在治理效能的飞跃上。光明街社区AI平台建成后,月均解决问题数量从5件提升至20余件,响应效率提升3倍;洛江万福社区通过平台实现诉求“接诉即办”,居民等待时间从过去的平均3天缩短至48小时内;余杭区通过“AI预调解”成功化解5起积怨多年的纠纷,矛盾化解周期平均缩短60%。这些数据背后,是AI技术让基层治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深刻变革,让治理力量真正沉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