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

理解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

阅读量:101次 发布时间::2025/8/19

摘要说明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近日从中央编办获悉,自2024年2月以来,在先行试点基础上,全国3.8万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截至2025年6月底,清单已全部编制完成,取得明显成效。


一、什么是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就是以清单的 形式明确乡镇(街道)需要履职的具体事项,主要包括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以及上级部门收回的事项清单,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


二、深刻理解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前”:一方面,坚持以乡镇(街道)为主编制清单的工作方法。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处于基层一线、了解基层实际的优势,由乡镇(街道)从自身实际出发,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编制清单。不仅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能体现本乡镇(街道)的特色及功能定位,做到“一街道(乡镇)一策”,不搞“一刀切”。另一方面,压紧压实各级党委的工作责任。压实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施工队长”责任,压茬有序推进动员部署会、专题培训、听取意见等关键步骤,抓实抓细组织实施工作。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中”:一方面,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清单首要职责。在编制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时,要坚决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政治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乡镇(街道)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乡镇(街道)党(工)委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另一方面,牢牢抓住责权一致、责能一致的关键着力点。在编制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时,要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聚焦基层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进一步理顺基层和上级的权责关系,该下放的权责同步下放人、财、物等资源,该收回的一律收回上级部门,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后”:一方面,加强制度的配套衔接。清单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着眼建、管、用、评一体化推进,运行、评估、考核相互衔接,让清单真正扎根基层。要明确要求不能将未列入清单的职责事项擅自向乡镇(街道)下放或者变相委托下放;对乡镇(街道)的考核以履职事项清单为基本依据,不得以考核之名向基层转嫁责任。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颗粒度”。要将新编制的履职事项清单和乡镇(街道)“三定”方案相融合,动态调整乡镇(街道)各办各中心的具体职责,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中,做到“责-岗-人”环环相扣、形成闭环。  


三、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的具体内容具体梳理乡镇(街道)的各项职责职能,大致包括以下几块内容:1.党的建设:主要包括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发展党员、人事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统战、宣传、网信、群团等。2.经济发展:主要包括项目招引,落地,建设的管理服务、为企服务、统计工作、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工作等。3.民生服务:主要包括社保、医保、就业、养老、助困、殡葬、政务服务热线、残疾人等。4.平安法治:主要包括行政执法、矛调处理、信访维稳、禁毒、网格等。5.乡村振兴:主要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农村等。6.生态环保:主要包括河湖长制、林长制、秸秆焚烧、环境保护等。7.城乡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及乡村的管理服务等。8.文化旅游:主要包括文化设施、旅游新业态等。9.卫生健康:主要包括爱国卫生、控烟宣传等。10.应急管理及消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消防等。11.综合政务:主要包括公文处理、财务、后勤、值班值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