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北京东城区案例:让文化扎根社区,温暖浸润生活

阅读量:18次 发布时间::2025/11/5

摘要说明

    在一个社区里,文化并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藏在巷口老人的微笑、晨练队的音乐声、志愿者递出的那一杯热茶里。社区文化最打动人的地方,不是气派的舞台,而是让人感受到“这是我的家”的那份温度。


以北京东城区的东四街道为例,这里有一个被居民亲切称为“家门口文化站”的小空间。每到周末,社区的老年合唱团排练声悠扬,孩子们的绘画班在角落里热闹开课,墙上挂满居民自己拍的生活照片。这个小文化站一年下来要组织上百场活动,从国风讲座到环保手工,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很多居民说,过去下班就回家,现在社区活动多了,大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文化扎根社区,并不只是做几场表演,而是让居民主动参与。比如重庆南岸区弹子石街道在2023年打造的“社区文化客厅”,这里不仅是文艺活动中心,还是书友会、电影夜、手工课堂的集合地。街坊们可以带上自己的拿手才艺,也可以组织邻里围坐聊天。一个普通周五晚上,社区里举办了“邻里音乐会”,退休教师弹钢琴,外卖小哥唱民谣,围观的人们鼓掌叫好。文化在这里不再是少数人的表演,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社区文化的温度还在于传递价值。江苏苏州姑苏区有个“有事好商量”的议事厅,原本是解决邻里矛盾的场所,但后来融入了文化元素——志愿者们在每次议事会后开展“书香共读”环节,大家围坐一起阅读与生活相关的书籍。有人读完分享家庭故事,有人谈感悟,这样的文化共读让原本紧张的情绪慢慢化开,大家彼此理解、包容、信任。


更让人动容的是福建厦门的湖里区,他们提出“文化管家”的理念。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文化志愿服务小组,负责记录居民的文化需求,比如想学舞蹈、想学书法、想组织非遗体验。湖里区的金山社区有位热心大姐林桂珍,自发组织居民学习闽南布袋戏。她带着大家排练、讲故事,最后登上社区舞台演出。那一刻,居民们眼中有光,社区真正成了情感共同体。


文化扎根社区,也离不开数字化的助力。浙江杭州滨江区推出“云上文化家园”,居民只需打开手机小程序,就能报名活动、提交建议、观看社区直播。特别是在老年居民中,这个平台成了他们结交朋友的新天地。过去那些宅在家的老人,如今成了文化活动的骨干。通过文化的牵引,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重新被点亮。


文化的力量是柔软而坚定的,它让一个社区从“居住空间”变成“心灵归宿”。从小区文化墙到公共艺术角落,从读书沙龙到节日活动,每一次相聚,都是让社区更有温度的一次发酵。当文化扎下根,社区里的每个普通人都成了生活的主角,让平凡的日子,也能闪闪发光。


需要更多资料,请留言

您的联系方式会被永久保密,仅用于将资料传送给您。 *